近年来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购物以其方便、快捷,选购不受地域限制等特点越来越受人青睐,网络购物的人越来越多。然而网购过的消费者,可能都有一种感受,就是网络购物的陷阱无处不在。据此前cnnic的一项数据显示,网上购物最不让人放心的因素中,商品品质占64.1%,卖家诚信34.0%,货款支付占14.9%,商品递送占8.5%,买卖纠纷处理占4.0%,售后服务占9.2%。(GFXIN.ZX98.cOm)
同店消费沟通与否两重天
在广州天河区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景说,她现在只是偶尔逛街享受一下付现金的乐趣,大部分物品像化妆品、书、影碟、衣服、零食、小家电等等都是通过网购。小景上个月网购靴子,最先收到货时发现靴子很漂亮可是尺寸不合适。她按照事先与卖家商定的,自付邮资退货,换了另一双,最后靴子合脚,总花费也仅仅是在线下交易的一半,相当划算。
而她的同事在同一家网店买了400多元的衣服,由于没有跟卖家事先沟通好,衣服收到后不喜欢,但是又没有办法退货,最终400多元货品中只有一件连衣裙合意。“千万不要怕麻烦,彼此之间的聊天记录也能成为证据,不怕店主不认账。”
网购时代卖家亦会被骗
网络购物纠纷中的受害者不仅仅是买家一方。两名卖家均向记者反映他们都碰到过“恶意买家”。卖家阿文在珠江新城工作,2006年在网上开店,经营电子书、电话卡代充等业务,前不久刚上了一个老客户的当。
原来该客户此前曾在阿文的小店充值过几次电话费,最近这次他称“赶时间,手机没钱了”,让阿文直接帮充值300元。可是充完值阿文再也没有等到这位老客户打来的钱,甚至未能联系上他。阿文说,这种虚拟交易全在线上完成,举证困难,自己又没有按流程走,只能哑巴吃闷亏。
“假货卖家id”黑名单
日前,记者在国内某知名女性时尚类论坛上发现一帖,网友将出售假货的卖家id列了一个不完全版黑名单,称有卖过一件假货的,她都将该家店纳入黑名单,随后跟帖长达30多页。黑名单若用word文档逐行打印,竟长达13页,其中一些卖家不乏信用度为三钻、四钻,甚至皇冠级别的。
也有网购者向记者反映,有卖家称向淘宝网交纳一千元就可以抵消掉差评。对此,淘宝网有关人士表示绝无此事。他表示,对炒作信用的行为一旦发现,“不但此前炒作的信用全部清空,而且会追究连带责任,追加处罚,如永久封闭其营业资格等。”目前淘宝实行的监控行动包括后台机器选择性监控、对交易异常的店铺进行跟踪、鼓励店主之间或买家举报等。
他建议买家,尽量选信用度高信用评价好的商家,但也不能盲目。查看卖家获得的好评数,同时还应该查看卖家以往的交易记录、金额等详情以确保卖家的可信度。